服务支持
找水仪一图一评案例讲解视频74
点评人员:杨佃俊 教授级高工
供图人员:王保先
仪器型号:PQWT-TC300
成井地点:大连
定井时间:2018年5月
找岩脉是找水的重要方向之一,本图评就是一个反映岩脉的典型案例。
点评内容:
1,岩脉是在原岩形成后,岩浆或岩浆物质沿原岩的薄弱地方侵入其中的后期形成的岩石,常见的高阻岩脉有花岗岩脉、石英岩脉、伟晶岩脉、长石岩脉等。这些岩脉大多出现在花岗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等结晶岩石中,在沉积岩和火山岩中极为少见。在这些岩脉两侧容易形成裂隙。
2,图中5~6号是高值,点距5米,即高值宽度也是5米,两侧都是突变,形同刀切一般。两侧数值为0.5,高值的数值高达3.4,是两侧的6.8倍。从处理图可见,该高值块是从60米向下开始的,至210米消失。210米以下是高值下传的“光影”。
3,我们用电阻率法找水总结的岩脉的特征是: 宽度不大;边缘整齐;数值偏大;与两侧的围岩电性差异大。该高值块与岩脉的这些特征完全吻合。
4,岩脉与围岩的电性差异越大水量越好。我们总结出的一句口头禅叫做“软中夹硬,十打九中;硬中夹硬,不起作用”。该高值块与围岩数值相差6.8倍,两边没有扩散晕,都说明其两侧是突变的,电性差异是很大的,符合“软中夹硬”的特征。岩脉或其他高值岩层数值多大为好呢?我们的经验是: “不怕数值大,就怕反差小”。高值越高,两侧越低,即反差越大,含水越好。
5,该案例为花岗岩,井位定于6.5号,实打至60米,水量达10~15方/时。继续深打水量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