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支持

一图一评案例讲解视频35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8日 分享至: 

点评人员:杨佃俊 教授级高工

供图人员:陈军明

仪器型号:PQWT-TC300

成井地点:保定

这两个图同在一个地方,灰岩。上图4号点,井深160米,80米见水,至120米达5~6方/时,成功。下图3号点,无水。两个图都是选的楔形低值点,都经过了复测验证,但有成有败,原因何在?

点评内容:

1.楔形低值点的成因有两种:一是断层或破碎带在浅部更易风化,形成低值下传;二是在浅部有局部的低值岩土层,形成低值下传。

2.经询问,该地的地电条件与一图一评第23期相同,也是较硬基岩局部裸露,土层极薄,厚度不均,造成地表电性极不均匀,在局部土层稍厚的地方就会形成低值下传,造成与断层破碎带不易区分的假象。

3.对这种条件我们在图评23期提出了几种相应的对策:一是尽量避开局部有较硬裸岩的地段,找土层较厚且较均匀的地段或风化层较厚的地段布线。二是若实在避不开就要多测点并反复测量对比,像下图这样只测了4个点分析起来就更加困难。三是少利用地面开口的低值正V形,多利用地面开口的低值倒V形或其他类型。

4.这种地表电性极不均匀造成的真假难辨的条件只有现场勘察才能知道,如果当事人不主动介绍,在群里的域外人极易造成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