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动态

天电法找水读图经验之三 ——天电图扩散晕的鉴别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7年31月10日 分享至: 

    1547804147140645.png

   天电剖面图都是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先绘制出等值线,然后将各等值区间着以不同色彩做出的。图中各等值区间的颜色都是逐渐且连续变化的,然而实际的岩性并非都是渐变的,在扩散晕范围内的岩性,大多是与产生扩散晕的高阻或低阻层外围的岩石一致的。研究扩散晕现象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天电数值的可靠性和异常的真实性。

   1.电磁波以垂直入射为主,但还有一部分是斜射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就必然会在一些地质体边缘产生影响,扩散至一定范围,叫做扩散晕。

   2.低阻地质体会屏蔽电磁波下传,因而向边缘传播得也不多,产生的扩散晕层次较少。

   3.高阻地质体向地下的穿透能力强,因而对两侧的影响大,容易形成层次较多的扩散晕。地质体的电阻率越高,扩散晕的范围越大,层次越多。

   4.高阻体的扩散晕主要表现为高阻体的场值从高值中心开始,越向两边数值越小,等值区间越来越从红色趋向黄色或从黄色趋向蓝色,呈逐渐变化的趋势。这种逐渐的变化不说明地层的电阻率也一定是由高逐渐变低的。低阻体的扩散晕也是如此。

   5.在水平成层和垂直分带浑合型的图中扩散晕明显,左右相邻的一个高点和一个低点,如果能排除它们不是下传造成的,那么这两种不同电阻率的地层的分界线,理论上应该在二者的中间,即常说的半幅值的位置。

   6.水平成层型的地电结构不容易产生扩散晕。该类型如果没有下传影响,每个电性层的数值都能真实的反映出该地层的电阻率的状况。有下传影响的测点,把下传影响段的数值排除在外,更能真实的反映出该水平层位的数值。

   7.垂直分带型的地电结构大多数扩散晕不明显,当低值带屏蔽作用很强时,高阻扩散晕会被高值带和低值带边缘的假结合部阻断。

   8.干扰造成的高低值异常因不是真实存在的地质体,在其两侧的扩散晕和下传现象都不明显。真实存在的高阻体在高阻下传的阴影中也有扩散晕,扩散晕的宽度一般会越来越窄,当下传过程中又遇到高阻层时可能还会变宽。根据该现象可以初步判断图中的异常是真实的还是干扰造成的。真实存在的低阻体也是这样。

   9.在一条红柱子的两侧如果没有扩散晕,红柱子往往是干扰造成的。如果有扩散晕,且复测一致性很好,红柱子是高阻下传的可能性很大,在以找高阻为目的时,要特别注意造成高阻下传的高阻源的层底深度。鉴别蓝柱子的成因也是这样,但需要排除接地不良或电极松动的原因。

   10.在无规律型的图中,有的是因为高低值变化不明显,故没有高低值的扩散晕。有的是干扰造成的星状点太多,复测一致性不好,这些星状点有的没有扩散晕,有的只有很微弱的扩散晕,对于这样的图在分析时可以撇开这些星状点,从背景值中寻找规律和做出判断。

   扩散晕现象往往与趋肤效应掺杂在一起,给读图造成很大困难,须仔细研究。